南通市通州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通市通州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区农业农村局支援先锋纪实】逆风党旗扬 抗疫接力上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次数:     来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阳春三月,本是踏青赏花的大好时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农副产品运输车辆是通州本轮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班子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到联系的镇街去指导和督查疫情防控工作,一家一家地跑农业经营主体、蔬菜交易集散点,针对防疫工作上的不足,研究防疫方案,提出整改要求,指导镇村落实,高速卡口、隔离点、封控区、管控区、核酸检测点,处处都有农业农村党员干部的身影,兼顾社会与社区防控组成员单位的任务,配合公安部门牵头的相关工作,使重点地区来通车辆,下高速到装卸货物离通,形成管理上的闭环。

      47日,一股倒春“寒潮”,把一群江海儿女推上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凌晨,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群里发布了集结令,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随着组织的一声号召,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巧云,全然不顾连日的疲惫,巾帼不让须眉,开始了率队出征支援镇村的工作。局系统集结了50名党员干部驰援先锋,迅速驻扎,男女和老中青兼顾搭配,分5个小组,协助村居做好核酸检测、小区服务、应急值守等工作。“尽量不要给镇村添麻烦,村里去接医护人员就好,我们自己走过去也很快的。”第一天核酸检测还未开始,双盟村组在陈局长的带领下已经到岗,双盟村陆书记便不再坚持。天热难耐,面对情绪焦躁、插队拥挤的老百姓,陈局坚持原则,摆事实、讲道理,耐心劝说,每天来做核酸检测的队伍秩序也越来越井然有序,老百姓自觉保持两米距离,慢慢的也理解并配合我们的工作。援锋人员集体居住的“红星养老院”因未正式对外营业,设施和管理人员都未到位,陈局长迅速落实专人做好内部管理,专人领饭、领物资,专人收集垃圾,轮班做好公共卫生,专人协调工作与生活,“做好自我管理,不给基层添乱是支援先锋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目前疫情形势依旧复杂严峻,还需要我们坚守和努力,既来之,则安之,相信不久一定会赢得胜利”。她常常在岗前、饭后、群里给同志们加油打气。“三农人”并肩作战未完待续!


      50名援锋干部中,有25名女同志,“三农”女子不让须眉,撑起援锋抗疫半边天。接到办公室电话通知,大家都没有丝毫犹豫,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简单准备些生活用品,火速出发。30度的高温天气,穿戴全套防护,连续作战数小时,眼、脑、手、嘴不停歇,“大白”岗位最难招募人和留住人。“维持秩序需要男同胞,‘大白’岗们我们女同胞们上”,“三农”女子纷纷抢做“大白”,经过简单操作培训后,女同胞们注册了信息员账号后就正式上岗了。


       产权交易中心张云娟主任说:“第一次穿大白,激动、兴奋、神圣!在一位护士小姐姐的帮助下,很快就穿好了防护服。来到检测点,可能是第一次穿大白,亦或是第一次做信息录入,还有这30度高温天气,不一会儿,能感觉到身上的汗不停的流,眼镜也因为N95口罩过于密闭,呼出的雾气模糊了眼镜,影响了视线,还有手机在太阳底下的强烈反光,录入速度变得很慢,一时有点不知所措。但所有来做核酸的居民朋友都很配合各种角度扫码录入或拍身份证识别,大家都在和病毒赛跑,抢在病毒前面,心往一处使,一切都开始顺利起来。上午十二点结束检测脱下大白的时候,头发、衣服、裤子都湿透了,但心里却像打了胜仗一样开心。”


       保持乐观也是抗疫战斗力!”她是一名普通90后“三农”人,她也是驰援先锋街道疫情防控队伍中的开心果、热心肠,她是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科的副科长赵亦冒。“谁需要吹头发,我有吹风机!谁需要止痱子?我有花露水!谁没带生活用品,我带的全,我借给你。”10楼的工作宿舍和工作群里经常能听到和看到她热情的话语。大家都亲切喊她冒冒,每当大家精疲力竭、情绪低落时,她总能发挥革命乐观主义为大家鼓气加油:“没关系,我们‘三农’人特别能战斗,一定可以打赢这次疫情防控狙击战!”顶着连续高温,她在烈日下为老百姓打印纸质版采样码,一度中暑也不想停下工作的脚步。面对抗击疫情这张时代考卷,新时代的青年干部需要这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奋斗中勇担责任,彰显使命与担当,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95后瞿羽倩是个新婚不久的小姑娘,每天村主任安排信息员人手的时候,她都主动请战到封控区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去做信息员,顶着33度的高温天气,一个上午跑了72户,大多是外来人口,要一户一户上门去做核酸,到大中午的时候,她都快虚脱了,衣服、鞋子全湿透,她也要坚持一次做完才收工,免得浪费一套大白。


张小娟和张宇蓓,都是来自区乡村振兴局扶贫科的工作人员,今年都近50岁,悄悄带上高血压、糖尿病的药,7日下午到苏家埭村后,在了解到该村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他们俩人主动请缨,迅速加入核酸信息采集录入员队伍,身着“大白”防护服,捂得严严实实,工作在烈日之下,奋斗在战“疫”一线。每次换岗,防护服下,她们的衣服早已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时刻诠释着扶贫干部的“抗疫”情。


       区科教站的顾马新临近退休,但在组织部发布疫情防控招募令的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前往先锋。他作为志愿者被安排到十六里墩村部进行物资的发放工作,做好后勤保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力筑牢物资保障后盾,源源不断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盔甲”和“弹药”,是后勤保障人员的最大使命。顾马新坚持精准分类、精准发放,保证物资摆放整齐,随时可以取用,物资缺乏时也能及时补给。工作中他经常累的直不起腰,但他依旧无怨无悔,坚守岗位。


区科教站的周建华自4月5日起就投入了疫情防控,到石港卡口负责外来车辆查验工作,4月7日凌晨,在接到组织部支援先锋的消息后,他依旧积极响应,承担十六里墩小区的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工作,面对三十几度的高温,他没有退缩,仍然坚守在一线。因为核酸检测点距离小区门口较远,他不辞辛苦借来电瓶车,负责护送医护人员到核酸检测点,保证检测工作能够准时准点进行,减少百姓的等待时间。


      区农林综合执法大队综合科科长张宏星,是一名老党员,接到支援先锋的通知后,立即着手为几近瘫痪的家人准备了半个月的米面蔬菜,背起办公必备的手提,带足一个月的降糖用药,爬上了开往先锋的大巴。看到村干部隔离后,相关信息无从获取,他主动联系村总支书记钱建生,申请加入村委会工作群,及时了解该村工作情况,畅通防控信息;听到部分隔离群众反映,一些急病用药、生活必须品无法联系采购,他又主动申请加入“先锋服务保障”群,为相关村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信息;想到封控区两千多名居民里面,肯定有人需要急诊就医,他又主动承担起“疫区通行证”的开具工作。


      区农机校的张亚军校长,身高189公分,体重200多斤,强直性脊柱炎已经困扰了他多年。此次高强度的抗疫任务,他完全可以指派他人顶岗。但他认为自己是单位的负责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自己不上,不仅不能服众,也对不起经常宣誓的《入党誓词》。当他看到每天进行的全员核检,缺少信息采集人员,他主动报名——算我一个。因为他实在是人高马大,穿上最大号的大白防护服,他还是得蜷缩着身体,奋力挪动沉重的躯体,奔向一户一户上门核检的楼梯。组长何俞建问他:“要不然换人?”他总是说:“没事,我再坚持坚持”!


       区耕环站副站长曹松美,看似娇小体弱,实则意志坚强。这次不巧,正赶上女同志不方便的那几天。看到信息采集缺人手,她顾不上感染危险,套上“大白”就加入了核检的队伍。连续几天,她从早上九点干到晚上六点多,有时中午快餐都顾不上扒上几口,直至晕倒在上门核检的路上。


       区兽医站副站长蒋建兵,平时话不多,干事特认真。得知该村隔离村干部没有电脑、不好上网,不方便排查整理密接、次密接人员,以及居家隔离人员信息,他主动加入村委会工作群,及时对接相关业务,及时处理了200多件急办信息。


       像这样敢于担当、务实重干、默默奉献在抗疫一线的优秀同志,区农业农村局还有很多。他们顶着大太阳,穿着防护服,迈开铁脚板,跑出加速度,每天行走数万步来回穿行,他们及时劝退小区溜出人员,督促沿街店面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协助相关楼栋志愿者做好居家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他们在忙碌了一天,直不起腰、迈不开腿的时候,仍每天坚持给大家领饭、发饭,收集、投放垃圾,接送防疫和生活物资,从自我管理做起,将疫情风险降到最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构筑起了先锋街道抗疫工作坚实的防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勾勒出了一幅主题为“逆风党旗扬,抗疫接力上”的动人画卷。